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7-05 08:00:15
地 点:北京
景希珍在彭總身邊工作了16年,在他心中,彭總不僅僅是他的領導,更是自己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退休後,他將自己與彭德懷之間的相關回憶寫成了書,來以此紀念彭老總。
而在景希珍最後的彌留之際,他最後的願望,是在另一個世界裏繼續追隨彭德懷……
景希珍是山西人,1930年出生在山西洪洞的一個貧民家庭當中。1946年,隻有16歲的他就開始參加起了革命,並成為了共產黨的一員。
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他曆任班長、排長、參謀。因為在解放戰爭中表現出色,景希珍隨即被組織安排去教導團參加學習,隨後又被調入了蘭州軍區。
1949年年底,還不到20歲的景希珍被調入了國防部辦公廳。最開始,景希珍還不知道組織上到底調自己過去做什麽,隻是告訴他去到北京之後找陳賡大將。這讓景希珍當時覺得十分玄乎。
隨後在去北京的路上,景希珍還搞出了一個大烏龍。當時,他被安排坐飛機去北京,窮苦環境出生的景希珍因為是人生中第一次坐飛機,不知道當時的飛機還需要在西安機場加油。所以當在西安機場停下來的時候,他也跟著走了出去。結果走出機場,向別人一打聽,他才知道自己原來弄錯了,但此時飛機也已經飛走了。
當時全國的飛機並沒有很多,西安雖然有機場,但可能大半個月也沒有幾趟飛往北京的航班。幸好最後找到了當地的軍區,景希珍在軍區的幫助下,坐了幾天的火車才終於到達北京。
去到北京後,陳賡大將終於對他說出了這次的真實任務,原來是去給彭德懷老總當警衛參謀。當他聽到這一任務,又想到自己遲到了這麽多天,便覺得這次的差事肯定是要泡湯了,於是在和陳賡去見彭老總時,景希珍也已經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
第一次見彭德懷,景希珍著實嚇了一跳,單看相貌就能感受到對方的厲害之處:粗眉毛,厚嘴唇,寬肩膀,不說話的時候,表情又像生氣,又像發愁。
讓他也沒有想到的是,當彭德懷聽完景希珍描述這幾天的經曆之後,卻笑了起來,並且覺得這個年輕人實誠又質樸,當即決定把他留下。
不久後,1950年的深秋,剛過完19歲生日的景希珍,便跟隨彭德懷一起跨過鴨綠江,去到了更加遙遠的朝鮮戰場。就此,景希珍開始了警衛在彭德懷身邊16年的日子,不隻是保護他的安全,也負責他的生活、工作等問題。
來到朝鮮戰場指揮部,景希珍第一次見到誌願軍司令部那一刻,心裏感覺非常驚訝,他完全沒想到身為總司令的彭德懷居然會生活、工作在一個如此簡陋破舊的地方。指揮部設在一個大山溝裏,靠山腳有一些當年挖礦時留下的洞,洞內修整後縱橫相連,而且還十分潮濕。
彭德懷就住在作戰室旁邊的一個小棚裏,屋裏隻有一張簡易行軍床和幾個木頭箱子疊放的“辦公桌”。進去之後,就能感覺到屋子裏很冷,甚至從壁縫裏能看到冒出來的一股股白霧,凝結成冰霜。
地上還有一條小水溝,淌出來的水可以聞到硫磺的氣味,行軍床就放在水溝的旁邊。如果不是親眼看到彭總坐在眼前,景希珍真不會相信,這是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委住的地方。
沒多久,這裏就迎來了雨季,彭德懷的住處上頭漏水,四壁淌水,地下還流著水。正在這時,慰問團來到了前線,同行的還有一些朝鮮人民軍的戰友和老鄉。當一行人來到指揮所裏,看到屋裏的環境,一個戴眼鏡的老同誌忍不住問景希珍:“小同誌,我們彭總平時就坐在這兒?”
景希珍“嗯”了一聲,老同誌又去摸了摸濕漉漉的板牆,激動地拉了長聲說: “這裏住著百萬雄師的統帥,這裏就是他的指揮台。就是從這裏,發出使敵人膽寒,人民歡欣的號令;從這裏,我們看到了我們的軍隊為什麽無往而不勝!”
隱約之中,景希珍看到他的眼眶裏閃動著淚花。這一番話,也說出了誌願軍戰士們的共同體會:一個百萬大軍的統帥和他統帥的士兵們過的是一樣的生活,這個軍隊自然是臨危不懼、一往無前的。
雖然跟隨的是朝鮮戰場的最高統帥,但景希珍的工作卻一點都不安全。在戰場上,彭德懷為了準確掌握戰場上的情況,經常要親自到前線去查看。而此時身為警衛的景希珍也不得不跟去。
彭德懷身經百戰,對於一些槍林彈雨早已經不在乎、不重視了,也毫不顧忌危險程度,這就給景希珍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他仍舊會盡自己最大能力去認真保護彭老總。
一次,外麵突然響起了空襲警報,景希珍聽到後急忙往彭德懷平時防空的地方奔去。到那一看,卻不見人,於是他就朝洞外跑,洞門口有人看到後,立即衝他大聲喊道:“你瘋了?”當時天剛黑,但洞外卻被敵機拋撒的照明彈照得非常亮,一股股聲浪也不斷衝來,震得人耳朵發麻。
而景希珍卻一直顧不得看敵機的來去方向,也不看哪些地方被轟炸掃射,一路朝彭德懷門外的小屋跑去。進屋後,發現彭老總當時還半躺在被窩裏,披著大衣,點著蠟燭看文件。外頭轟炸聲一陣陣傳來, 還有濃烈的火藥味,都沒讓彭德懷感覺到。
此時景希珍身邊又趕來了一個幹部,看到彭老總之後,立即大聲衝他喊道:“走!”二人馬上一起去拉彭德懷,這時他還沒有反應過來。幸好又跑來了警衛排的幾個同誌,大家連拉帶架地把他推進了洞。
一行人剛離開,一長串子彈就擦著屋簷掃射了過來,直接把那張行軍床打了幾個洞,而另一個房子也被打塌了一角。如果景希珍一行人再晚來一步的話,事情的嚴重性真的是不敢想象。
事後,誌願軍政治部的甘泗淇主任又把景希珍叫了過去,先把他表揚了一番,接著便對他再三囑咐道:“今後,你們離開彭總一步,都要給一個同誌交代,看著他,吃的,喝的遞到他手裏。他沒有時間照顧自己。”景希珍聽到之後,連連點頭,深感自己責任重大。
第一年的時候,戰場上仗打得很緊張,彭德懷一整天都難得躺在床上睡個覺。有空睡或者是特別困的時候,他也隻是脫了鞋坐在行軍床上,或者坐在景希珍給他鋪的一塊棉墊的木箱上,靠著牆閉上眼睛養養神。
而這樣睡覺,每次最多也不過十來分鍾,從不多休息,生怕會錯過什麽重要的戰報。一醒來,彭德懷就會先問:“有誰來過沒有?”找首長的人來來往往,但同誌們都對他非常體貼,隻要不是特別緊要的事,看到彭德懷在休息時,就不會吵醒他,過會兒再過來。
後來彭德懷知道了這件事,先是批評了景希珍,然後又對他講了很多道理,最後說道:“解決這問題,我要自力更生!”從此,為了使頭腦保持清醒,他時常跑到外邊走一走,哪怕是零下幾十度的冬夜也是這樣。出門前,他會先打個招呼:“我去透透氣。”
可能是長期在艱苦環境中的鍛煉,彭德懷身體很好,在朝鮮戰場上已經非常勞累了,他卻都不怎麽生病,感冒也很少,後來的十幾年也是如此。隻是有一點輕微的腸胃病,但從不吃藥。他覺得,防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勞動和鍛煉,治病最好的方法是多喝水。
從朝鮮回國後,傅連璋一次去拉彭德懷檢查身體,他就直接拒絕說:“我才不去,你們醫生亂彈琴,沒有病也要查出幾分病來。我自己還不知道自己!”其實,那時的他晚上睡覺前總是離不開安眠藥,慢慢的直接形成了習慣,每晚都要吃兩片到三片。這也是在朝鮮無數個不眠不息的夜晚留下來的後遺症。
在朝鮮的那些年,景希珍對彭老總愈發佩服,雖然戰局變幻莫測,但隻要彭德懷在,就如定海神針一般。1953年7月,停戰協議簽訂,景希珍非常激動。回國之前,彭德懷帶著景希珍幾個工作人員,去了一次烈士登記工作處。看著那些名單,他臉上的表情很沉重,隨後說道:“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犧牲戰士的名字都記下來,一個連隊一個連隊的統計,這件事情不能馬虎。”
在彭德懷身邊的日子裏,景希珍不僅感受到了他身上偉大、質樸、崇高的一麵,也深受他的影響,一言一行都被景希珍看在眼裏,受益匪淺,從而也改變了自己很多。
1952年的一天,景希珍給彭德懷泡了一杯茶,他端起來一看,發現這杯茶和往常的不一樣,就問道:“這茶葉是哪裏來的?”景希珍回答他:“是管理科送來的。”結果他一聽就火了,大聲批評道:“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動腦子!管理科的茶葉是招待客人的。我個人喝茶,怎麽能用公家的茶葉?”
景希珍當時還覺得沒什麽,就笑著說:“就這麽點小事,算得了什麽?” 彭德懷一聽,更生氣了,一臉嚴肅地對他說:“事情不大,可是個原則問題,‘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你懂嗎?”
最後,彭德懷拿了夠買一斤茶葉的錢,讓景希珍給管理科送了過去,並明確要求他,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開來放,個人喝茶絕不能從公家的茶罐裏拿。
還有一次,一個小幹部按規定來景希珍這裏領物資,過程中他卻盯上了群眾寄過來給誌願軍的物品,還提出想要領走一些。但景希珍卻始終堅守首長給他的命令,直接當麵拒絕了。
小幹部非常生氣,不甘地威脅他說:“你信不信我把你弄到三八線上去?”景希珍聽後依舊麵不改色:“我不怕你,你作風有問題。”
當對方又準備繼續教訓他時,彭德懷在不遠處聽到聲音走了過來,詢問他們發生了什麽,景希珍如實相告。彭德懷聽了之後,狠狠批評了那個小幹部一番,也對景希珍給予了表揚和稱讚:“你做得對,管公的人就要如此,不隻自己不能貪,厚臉皮的幹部同樣要拒絕。”
這句話景希珍一直銘記在心,並且堅持奉行了一生。
1953年抗美援朝勝利之後,彭德懷回國住進了中南海懷仁堂的一個院子裏,名為“永福堂”,名字雖然豁亮,但實際上卻不是一個寬敞明亮的大院,而是一個又窄又舊的小四合院。
就是這樣一個窄舊的院落,也並不完全歸屬彭德懷居住和使用。前麵的房屋歸另一家居住,其餘東、西兩廂,除了當時正在上中學的彭德懷的侄女彭鋼住一小間外,其他都是公用。
飯廳中間擺了一張桌子,一家人圍坐著吃飯時,四周就不能走動了。其他侄兒侄女們過來,就沒地方住,隻能搭地鋪。因為屋子小,所以裏麵的擺設也很簡單,隻有一套沙發、一個書櫃,牆上掛著一張大地圖。這就是彭德懷平時看文件、會客和辦公的地方。
後來看到這樣簡陋的居住和辦公條件,組織上便在北海給他找了一處房子。景希珍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跑過去看房子,一看是座樓房,不僅很漂亮,而且房間也很多,環境也很幽靜,就立即高興地回永福堂,告訴彭德懷:“我剛看過房子,那房子可好啦!間數很多,漂亮得很,你趕快搬過去吧!”
結果彭總卻說:“我住不了那麽高級的房子,還是住在這裏吧。等什麽時候老百姓們都住得好了,我再搬。”景希珍繼續說服他:“首長,有個好環境,不是對工作更有利嗎?再說,你身體也不太好……”
沒等說完,彭德懷就批評他道:“你這個人,隻想著自己住好房子,為什麽不想想老百姓?”景希珍聽完他的話,不再說了,彭德懷立刻換一個語氣說道:
“小景,工作的時候要挑重擔,生活上要少為自己打算。我們就應該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你看看,北京的市民住的是什麽房子,一個小院裏住著幾戶人家。我們需要努力工作,發展經濟,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希望不久的將來,把廣大群眾、普通幹部的住房解決好。”
彭德懷一直沒有兒女,所以他對長期一起生活的侄女彭鋼十分疼愛,也百依百順。彭鋼得知組織上安排了新的住所,但伯伯卻不肯搬家之後,也來動員他一起過去看房子,還催問彭德懷:“搬不搬?”彭德懷沒有正麵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你想搬呀?”
侄女回答:“當然了,永福堂太擠了,特別是衛生間,大家共用,我是女孩子,很不方便。”但彭德懷聽後,卻毫不猶豫地說:“不搬了。咱們家沒有多少人,不用住這麽寬敞。再說住在中南海,門口有個站崗的就夠了。搬過去又要搞個警衛班,那不是增加國家負擔嗎?”
就這樣,彭德懷繼續住在他這個又窄又舊的永福堂,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9月底,他懷著十分複雜的心情,告別了居住七年之久的永福堂。
彭德懷回國之後,一直使用的是一輛舊汽車。不久,有關部門提出要給他換一輛新的,再次被他拒絕了:“這輛車還能用,換什麽?”景希珍就把從別處聽來的新車的一個個優點講給他聽,想要讓他動心。結果彭德懷卻說:“世界上好東西那麽多,總不能見到什麽好的就搞過來吧。”
彭德懷家裏每頓吃剩下的飯菜,他也總是不讓工作人員們丟掉,而是下一頓繼續熱了吃。
屋裏的家具,隻要他認為還很好,就別想給他換新的。有一次,景希珍想要把舊窗簾布換一下,彭德懷得知後,直接阻止了他,說:“老百姓用這樣的布做衣服,不知道能穿多少年,怎麽就舊了?”
1955年彭德懷出國訪問時,大使館按規定,發給彭德懷一定數額的外幣,以供他購物的時候用。景希珍領到之後,便提出給首長的侄女買一塊手表。彭德懷想了想後,說道:“好吧,弄個最便宜的,能看個時辰就行了。”
首長難得買東西,於是景希珍就決定這次一定要買塊貴的又好看的手表。當表買回來,彭德懷第一眼看到時還很滿意,但一看發票,瞬間皺起了眉頭,連聲說:“太貴了!太貴了!這合人民幣多少?小孩子戴這個,用不著。”
隨後還要他必須去換一個,而警衛員一口咬定這是最便宜的,再加上馬上就要走了,彭德懷這才無奈地說:“這肯定不是最便宜的,你搗了鬼!”實際上,買這塊表隻花了領回來的所有馬克的百分之一還不到,剩下的他們也都悉數退還給大使館了。
1965年,彭德懷被調至四川工作,景希珍也跟著到了四川。但沒想到大家剛熟悉了這裏的環境,就迎來了無比灰暗的日子。第二年,各種批評、指責一個一個落在彭德懷的身上。盡管爭議很多,但景希珍始終不離不棄。
沒過多久,彭老總就被帶回了北京。得知這一消息,景希珍瞬間慌亂了起來,他趕緊扔掉手頭的工作,拚命往火車站跑。二人分別前,依依不舍。一向強悍的彭老總,得知自己去到北京後,以後可能再也不能見麵了,忍不住也流了淚。
他緊緊攥住景希珍的手說:“謝謝你……”就這樣,景希珍和陪伴了16年的彭德懷老總迎來了最後的訣別,這是他們的最後一麵。此後的12年時間裏,景希珍一直在四川工作,盡管和彭老總失去了聯係,但心中卻一直記掛著老總。
而在此期間,彭德懷的身體每況愈下,不斷被病魔纏身,住進醫院後也沒有迎來轉機,逐漸走到了彌留之際。
在彭德懷生命的最後時光裏,侄女彭梅魁守護在病榻前,含著眼淚記錄下了伯伯臨終前的遺言:
“我不能再工作了,想到工作,我覺得再活70年才好。你們年輕,要努力工作,要學一門本事,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我一生有許多缺點,愛罵人。罵錯了不少人,得罪了不少人。但我對革命、對同誌,可以挺起胸膛,大喊百聲:我問心無愧!”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懷艱難地說完了這些話之後,便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一直到1978年,景希珍突然接到成都軍區的電話,要他和綦魁英一起,護送彭老總的骨灰回北京。此時景希珍才知道,老首長此前一直安葬在離他們很近的成都。
2月24日,在鄧小平的親自主持下,彭德懷等同誌的追悼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景希珍和綦魁英等人一同參加了追悼會。
1979年,景希珍終於被重新調回了北京,繼續工作了十年之後,他才正式辦理了退休的手續。但在自己的晚年時期,景希珍也沒有就此安享剩下的時光,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了撰寫、整理彭德懷的回憶錄和報道這些事情當中。
同時他也受到陸陸續續一些記者們的邀請,來講述彭德懷以前自己並不願意講述的生前的一些事跡。從朝鮮戰場開始,到他生命的最後,許許多多的事跡都一個個地展現在了世人們的眼前,也才得以讓後輩們了解到了這位剛正、和善的革命老人形象。
2009年,景希珍因為患病住進了醫院,在這一時期,他依舊堅持完成回憶錄的籌備。一直到他離開人世的前三天,景希珍也還沒有停止這些工作。次年7月7日,景希珍逝世,他帶著對彭老總的思念和懷念離開了。
在生命的最後幾分鍾,他曾說,自己還想在天堂繼續陪伴他的“彭老總”……
瑞銀:料2015年底前央行將再降息40-50個基點|央行|貨幣政策|瑞銀...
最充分闡述土地流轉問題文件發布 細化政策待出|土地流轉|土改|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