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並購市場去年交易量大增,但交易規模卻不增反降。
2月28日,普華永道發布的《2024年中國企業並購市場回顧與前瞻 》(下稱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企業並購市場交易量較上一年增加24%,但是交易額同比下滑16%,至2770億美元,創下近年新低。
機構普遍認為,並購交易在經曆了數年的低迷之後,2025年的交易市場蓄勢待發。
“其中不乏多個積極因素,包括積壓已久的並購需求待釋放、大量私募基金存量項目待出售、全球範圍內利率有望持續降低等。”普華永道預計,不過2025年中國並購市場仍麵臨著一係列挑戰,諸如美元基金等外資在國內的投資渠道似乎有所收窄;估值處於較低水平等。

積壓需求釋放,風險投資交易量大增
並購交易在經曆了數年低迷之後,從2024年下半年起增長明顯。盡管缺乏超大型並購交易,2024年下半年的交易金額相比上半年仍增長了三成,達到1580億美元。
促使2024年並購總交易量大增的是風險投資交易。報告分析,風險投資基金交易量(財務投資者參與的小型交易—金額低於1000萬美元)增長將近三分之二,達6000餘宗;高科技和工業並購交易分別占交易量的39%和21%,這表明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小規模交易,如人工智能領域早期融資等。
交易額下降的原因是缺乏大額交易,報告統計,2024年由戰略投資者參與的超大型交易僅有18宗。其中,中船集團的合並是2024年最大的交易,交易額為160億美元。
超大型並購交易(單宗交易額超過10億美元)也跌至近10年最少,僅有39宗。不過同樣是工業和高科技兩個領域更受大額資金青睞。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此外,2024年金融行業也比較活躍,即使是較小的金融機構也在進行一些重組。
此外,在戰略投資者並購交易方麵,境內戰略投資者並購的交易金額下降了10%,數量下降了4%。私募股權投資(財務投資者參與的並購活動)也持續受到挑戰,2024年全年交易量下跌11%,交易額下跌18%,是自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政策麵上,隨著證監會“並購六條”“創投17條”的出台,並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
“不過相較於最高峰時期仍有一定差距。”一位風險投資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稱,盡管政府發布了多項政策來提振並購市場,但交易參與者仍持觀望態度,期待更多的刺激計劃出台或總體信心的上升以提高估值。
跨境並購逆勢走低
盡管全球跨境並購市場呈現回暖趨勢,但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並購交易規模卻持續收縮。
報告統計,截至目前,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並購交易額已跌至120億美元,較2016年峰值大幅縮水。交易量上,2024年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並購同比下降27%。
對比全球並購市場,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統計,2024年全球跨境並購交易額增長2%,發達國家間並購尤為活躍,美國跨境並購額更飆升80%。
“全球範圍內,跨境並購需求強勁。”巴克萊團隊認為,中國境外投資作為近10年亞太並購交易的主力,勢頭持續放緩。2016年,中國的境外投資達約2000億美元,在2024年下滑到約300億美元。
“據觀察,有關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並購機會的谘詢有所增加。”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融資與並購部主管合夥人蔡淩分析,得益於持續進行的國企改革帶來的大規模交易、跨國公司采取措施優化投資組合、中國資本對海外投資需求的增長,尤其是對東南亞地區的投資、以及大量私募股權項目擬退出的需求,預計2025年的並購交易量或將在2024年的基礎上達到兩位數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