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8:13:30 阅读: 45次
在交易上很煎熬的一周,特別是農產品。
周三晚上等PPI,周四零點等USDA報告,淩晨2點等美聯儲會議,晚上等CPI……
這一切都指向兩個“不變”的變量:加息路徑和全球大豆產量。二者風馬牛不相及,但細思極恐……需求滑向弱周期,供給從遮羞布中溢出……邏輯沒有問題,想象空間極大。
前天,國內公布了貨幣供應、融資、貸款相關數據。其中有一個“趨勢性”的數據,一個“拐點性”的數據。我們看到M1的數據穩步抬升,準貨幣處於“開叉”形態,很多朋友都說居民存款變多了,沒錯,準貨幣體現了一定的持幣心態,一方麵也體現了當下經濟上的壓力,投資端的謹慎。但是準貨幣相當於遊離態的現金流,隨時隨地或者自然而然得進入股市……
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幾乎翻倍,翻倍的情況不少見,因為偶爾會有某個月的縮量調整,但是9月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多,而且從均值上看出低點不低,抬升肉眼可見,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昨天觸底反彈,市場已經做出了解讀。
商品並沒有解讀,因為商品是國際大宗,逆周期幾乎不可能。我們看到新加坡鐵礦石RSI剛上50就被按住,這是多麽悲觀的心態呢。
我們再回到豆類上來,今日豆粕、豆油強勢,豆粕的基差高得離譜,豆油受到美豆、原油雙提振,需求真的那麽好?供給可否定性?
淩晨發布的USDA報告,單產繼續下調,出口下調,期末庫存維持不變。機構預估22/23年度單產在50-51.3蒲氏耳/英畝,這麽大的預估範圍居然都沒網住USDA的預估值,這天災是有多可怕,美豆瞬間拉漲2%,但後續力量不足。
10月9日的種植報告中,美豆優良率向上增長2個百分點,收獲進度反超5年平均水平,接近去年水平。我也不知道哪個數據比較真實,可能新的賣糧季到來了吧……
美豆的故事可能悄然落幕,接下來目光聚焦南美和國內。
南美天氣一片大好!
9月中下旬以來,巴西主產區降雨形勢較好,2022/23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進度總體良好,兩大主產州的大豆播種進度明顯超出過去三年水平。目前南半球正式入春,降雨逐步改善,天氣預報顯示,巴西中部大部地區會在10月第一周獲得足以進行大麵積播種的土壤墒情。
某氣象學家報告,一直導致阿根廷農業區幹旱的拉尼娜天氣模式正在逐漸減退,到1月份時將會成為強弩之末。10月份出現拉尼娜的概率為80%,之後每個月的幾率降低10個百分點,到4月份時將隻有20%。這意味著阿根廷將會逐步轉為中性天氣模式,雨水將會更多。
再看國內,豆粕基差高到離譜,這是貿易在時間上的錯配導致的。
整個錯配的循環:
國內需求轉弱(國外相對偏強)——壓榨利潤為負——大豆到港減少——雙節需求走強(貿易商錯誤預期雙節不強)——國內供不應求,現貨大漲,庫存大降。
其實看看6、7、8月壓榨利潤和到港量就不難想到為什麽現貨那麽強了,可身處當時悲觀的氛圍中,有誰能對雙節充滿多大的期待呢?
進口商品,期貨價格更加傾向於外盤價格,包括之前棉花、白糖也有類似的現象,因為大家都預期國內的供需矛盾在國際供需的大環境以及國內外貿易下,遲早會被拉平的。
但是這個基差沒有回歸,你敢出手嗎?
雙節威力如何?需求到底咋樣?
8月全國工業飼料和豬飼料的產量雖然不及去年,但依然緩步增長。另一方麵,我們使用蔬菜價格指數(供給較為穩定,對需求較為敏感)來感受需求的變化情況。雙節前備貨引發了兩次明顯的波峰,價格中樞達到近五年來最高點……
天氣和產量的炒作都大大降溫,雙節之後動力還能維持多久?11月後大豆會大量到港,壓力會持續施加給扭曲的基差,首當其衝的可能是現貨。
■文章部分數據來源於方正中期期貨、wind、中國人民銀行、USDA,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台及所在機構觀點,據此入市風險自負。期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