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78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
第48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於1月13日在線上播出,主題為“2025年的中國經濟”。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劉培林在演講中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布以後,報告也講到了,今年政策取向就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他指出,如果我們光看這兩句話,似乎不夠那麽的令人激動,但是要在一個什麽背景下看:在這之前從10年到23年,宏觀政策的方針一直都是叫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那是08年金融危機走出來以後,從10年開始提了這個政策理念,一直延續了13年,所以如果大家對比起來來看,還是一個很大的調整。
“也許措詞不如我們想得那麽得勁爆,其實它這個方向是很重要的。”他說。
另外,他指出,其實我國這種重大的政策調整之前也有過兩次,一次是東南亞金融危機,一次是全球金融危機,那兩次危機也都有過這種轉折性的政策調整。
那些政策調整,從明確發布政策調整,到政策見效,所謂見效就是把當時GDP平減指數為負,扭轉成為正,過去那兩次曆史經驗分別大概用了四個季度到六個季度,那是曆史經驗。這一次從9月份政治局會議算起,如果要比照曆史經驗,也要做一個參照。
“坦率來講今年9月份開會,政策調整,我們研究院的成果也是發揮了參考作用的,我們能體會到這個下決心是不容易的,而且下的決心也是非常大的。”他說道。
他指出,接下來學者應該繼續來呼籲解決部門的認識問題,再就是也需要大家來一起呼籲,可能部門也需要對自己一些工作考慮,要跟上,還要有協調,協調機製也很重要。
发表评论